走在意大利大街小巷,感受这种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熏陶,对于工业设计这种集科技美和艺术美于一体的学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这种表达或者是曲线的柔美,或者是硬朗的切削;有时是低调的颜色压抑,有时是张扬的五彩斑斓,诸如种种都可以化为设计的点点滴滴,融入到设计创新的手法中应用和升华。
首先以问题为导向,以方向为方法,不偏离标的物进行设计思维重新思考。
第二、敬畏理性的力量。存在即合理,不可能的背后是可能。运用逻辑理性对头脑风暴进行恰当分析。
第三、合理认知创新难度系数:从0到1的无中生有是业态创新;从1到10的创新是架构创新或应用创新。围绕设计标的物,合理安排方能有的放矢。
第四、每一个系统都由细节构成。认知由大到小,由内至外,或反之;创新设计就没有了死角,很多时候我们思路不足是因为站得不够高,看得不够远,想得不够细。
第五、设计离不开人-产品-环境三者的辨证关系研究,在“人品环”里,以人为基准,站在环境空间的广度视野下,进行产品(包括服务等)评价、判断。“人品环”是设计的评价体系也是设计创新的起点和边界。
第六、借鉴下TRIZ科学、技术创新的理念运用到设计中来,把问题层层剥离,直达DNA,应用“基准基因创新手法”进行设计创新。
第七、学会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是一种变通的能力,死记硬背的知识仅仅是基础,重要的是领会学习的核心:如何有效学习。努力是常态,结果不放松。
第八、设计是死的,设计是活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太多规则就成了禁锢。需要:不破则不立。
产品结构设计工程师既要思索一系列的产品组件来完结各项功能,又要斟酌产品结构紧凑、形状华丽;而且还要耐用、本质,又要易于兴办、下降成本价。故而说,结构设计师应持有和多宗旨的空间联想力,并持有和跨领域的协调整合能力。依照各种要求与限制条件查找对立中的统一。而产品结构设计的蕞终目的是生产创造,用什么材料可以到达产品的功能和实在性是结构设计决定的,故而结构需要通晓各种材料特质和加工方法,倘若设计实现之后,发现自身设计出来的零组件产品模具厂基础无法完毕出来,那就只好推翻重做了,时间和精力也就白搭进去了,这种景况是蕞可怕的,故而结构设计师在设计期间思考的问题充分的多,这就需要心思细腻了,不然,是会出现问题的。
借着制造业中心形成的东风,正好实现工业设计重心从教育界到产业界的转移。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这种转移是必然要发生的,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日本,大企业工业设计部门的工业设计师具有的实践水平;其次是自由设计师(即工业设计公司内的设计师和个人设计师);高校只是提供工业设计师苗子。我们要为这种转移作好充分地准备,对工业设计教育所扮演的角色,也要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