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在各地区土壤分布不均衡,造成某些地区因为钼含量偏高而出现“痛风病”,如亚美尼亚居民每日钼摄入量高达10~15mg,当地痛风病发病率很高,有些地区因为缺钼而出现“水土病”,如我国河南林县等食管癌高发地区,调查显示当地粮食、居民血清及土壤中钼的含量均很低,土壤中钼的缺乏导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类等致癌物质在农作物内积聚很高,因此这里的居民容易得食管癌,后来经使用钼酸铵肥料后,粮食、蔬菜中钼的含量明显增高,居民食管癌发病率明显下降。
在纯钨化合物制取方面,粗Na2WO4溶液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法净化并转型工艺以及流程短、成本低、产品质量高等特点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经典的镁盐净化-传统化学法转型工艺。与之想对应的季铵盐萃取法净化并转型由实验室研发开始走向产业化,呈现了可喜的前景。选择性沉淀法从钨酸盐溶液中除钼、锡、锑、砷等净化除杂技术的研发成功并广为应用,大幅度提高了钨制品的纯度和钨冶金过程对原料的适应能力。
钼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是依靠作为动物体内某些含钼酶类的组成成分,间接影响酶的生物学活性来实现的。除此之外,钼元素在反刍动物营养代谢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一方面,钼作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硝酸盐氧化酶的组成成分,直接参与瘤胃中饲料硝酸盐的转化,另一方面,钼作为硫酸盐氧化酶的辅助因子对瘤胃微生物有刺激作用,这有助于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类物质的消化,进而促进反刍动物的生长。所以,当牧草和饲料中钼元素含量不足时,就需要按照严格的营养需要和工艺技术要求,将钼元素添加剂加入饲料中,达到满足动物需要的目的,常见的例子就是在奶牛饲料中添加10mg/d的钼。
钨是一种稀有金属。稀 有金属通常指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少或分布稀散的金属。钨是一种分布较广泛的元素,几乎遍见于各类岩石中,但含量较低。钨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1%,在花 岗岩中含量平均为1.5×10-6,这种特性导致其提取难度非常大,通常只能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及离子交换法分离提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冶金工艺、设备和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稀有金属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钨的纯度不断提高,性能不断改进,品种不断增多,从而扩大了钨的应用领域。我国钨矿资源丰富,钨的 产量和出口总量均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