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上常见真品有:四种规格的包装品牌,分别是A.环尊(SPHERE)淡黄色硬壳包装,B.环尊蓝尚(BLUE)白色硬壳包装,C.国际(INTERNATION)淡黄色扁硬壳长烟包装,D.国际蓝尚(INTERNATIONAL BLUE)白色扁硬壳长烟包装。上述四种规格的香烟都是二十支装,在香烟外包装上增加了中文烟名、"烟气一氧化碳量"、“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专卖”等中文字样。555香烟在中国大陆市场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彩版”外包装,即非上述两种外包装的烟壳,此外555没有16支或18支的包装,也没有销售过软包装规格。
在制丝工艺上,“中华”烟叶原料不在真空回潮机上加湿还潮,而打开烟包后在蒸叶车上加湿还潮,提高烟叶的还软性;在抽梗机上人工抽去烟梗后,烟梗降级使用于其他卷烟产品(在“中华”烟中不使用烟梗)。在卷烟工艺上,指定专用卷烟机,卷烟车速减慢(600~700支/分),卷烟纸采用杭州华丰造纸厂生产的全麻卷烟纸,同时指定生产企业必须使用浙江剑桥麻。在包装工艺上,原先全部采用手工包装,后采用联合包装机包装卷烟,特殊规格仍采用手工包装(扁盒、听装等)。在当时设备、工艺等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靠“质量”的思想,道道工序严格把关,“中华”烟无论是内在质量还是外观质量,在全国始终处于地位。
生产“中华”烟的问题是原料,刚开始生产时,用的原料全是进口烟叶,后用国产烟叶替代,质量不够上乘。1954年,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管理局派出工作组到烟厂,就“中华”烟质量问题开展调研。在研究试制国产烟叶替代中,使用了许昌、山东、福建、贵州等烟叶(从一、二级烟叶中选拔)。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中央规定,上述地区的一、二级烟叶全部调拨到上海,以确保“中华”烟的生产量。同时规定,“中华” 烟配方由食品工业管理局管理,调整配方结构须得到批准。
“中华牌”卷烟原配方中所用美国烟叶比重较大,这些都是过去进口库存的陈烟,当时的情况(新中国成立)不可能继续进口美国烟叶,因而库存渐少,如何继续生产成为主要和紧迫的问题。显然,以国产烟叶代替进口烟叶是的出路。为此,我们进一步研究各种进口烟叶的香味特征,并与国产各地方等级烟叶的香味品质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