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喝茶简单的理解就是解渴、喝水。对饮茶和茶文化缺乏了解的人,就属于这一种境界了。认为喝茶不过是为了解渴,加点茶叶也就是为了改善一下水的味道,或者说认为茶只是比白开水更好喝更解渴。
喝茶的第二种境界,就是品尝茶的味道和香气。北方人喝茉莉花茶,品尝的是茉莉花的香气和茶水沁人心脾的感觉。喜欢喝绿茶的人,自然欣赏绿茶的清爽和清香。喜欢喝乌龙茶和铁观音的,欣赏的是茶叶被揉制、被炮制、被热水激发所散发出来的香气和淡黄而清亮的茶汤。
喝茶的第三种境界才是真正的茶文化。蕞高层次的茶文化,喝的是品茶的意境,喝的是佛家的禅意,道家的内观。
外国人理解不了,喝茶的蕞高境界其实是东方文化中虚无缥缈的感觉和意境。喝茶不仅仅是一个感官的享受,而是一种意境和内心的修养。
饮茶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窗外寒风凛冽,雪片簌簌,竹炉内炉火烧得通红,沏茶的山泉水在竹炉上咕咕沸腾着。一壶红茶,如血般的颜色,寒夜来客三杯五盏热茶下肚,浑身都暖和了许多。能寒夜到来的客人,不是过命的交情,就是难遇的知己;此时此刻,除了新煮的一杯红茶,其他都与这种意境无法匹配。
种茶、饮茶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