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喝茶简单的理解就是解渴、喝水。对饮茶和茶文化缺乏了解的人,就属于这一种境界了。认为喝茶不过是为了解渴,加点茶叶也就是为了改善一下水的味道,或者说认为茶只是比白开水更好喝更解渴。
喝茶的第二种境界,就是品尝茶的味道和香气。北方人喝茉莉花茶,品尝的是茉莉花的香气和茶水沁人心脾的感觉。喜欢喝绿茶的人,自然欣赏绿茶的清爽和清香。喜欢喝乌龙茶和铁观音的,欣赏的是茶叶被揉制、被炮制、被热水激发所散发出来的香气和淡黄而清亮的茶汤。
喝茶的第三种境界才是真正的茶文化。蕞高层次的茶文化,喝的是品茶的意境,喝的是佛家的禅意,道家的内观。
外国人理解不了,喝茶的蕞高境界其实是东方文化中虚无缥缈的感觉和意境。喝茶不仅仅是一个感官的享受,而是一种意境和内心的修养。
静心品茶,品茶心静
在喝茶的过程中,你会慢慢感受到茶带给身体的细微冲击力,身体的细胞是懂得茶的,当你静心品茶的过程中,也许会从胸口感受一股气动、又也许从背脊传来一股暖意、也许从胃部感受一股热流,而这个时候你的心完全在茶上,思绪会是静的,身体也会自己来告诉你喝到好茶。
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慢慢地了解到茶的滋味,其实正是反映茶本质的好坏。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的身体真正学会了品茶。
种茶、饮茶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
好茶可遇不可求。当年很多人向赵州和尚问法,赵州都答三个字:“吃茶去。”不想这三个字,竟成了禅门中的“三字禅”公案。赵州请大家喝的必定不是什么贡茶绝品,不过是稀松平常的山野粗茶。品茶的境界不在乎味道,在乎品者能否放下诸般执着,回归平淡。这是茶的境界,也是禅的超脱。因而,茶更可以悟,悟的是繁杂背后的简约,纷纭背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