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伟,男,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儿科副主任,儿科呼吸与病区主任与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科疾病与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预防医学会陕西省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儿童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基层卫生分会常委、陕西省儿童协作组副组长、陕西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儿童保健学会常委,西北儿童协作组委员,陕西省变态反应学会委员,西安市儿科学会常委,陕西省医学科普专家库成员,《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编委,陕西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从事小儿呼吸专业2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研究、儿童心理行为研究、儿童管理与儿童保健。
帽子别轻易戴
的判断有比较严格的条件,有几个“反复”可以帮助判断,家长要特别留意。
反复喘息,是发作3次及其以上;典型的喘息是一种高调的吹哨声,较轻微的喘息于呼气末。对于喘息,家长中典型的描述是呼吸时出现“猫叫声”,或呼吸时痰多、呼吸不顺,年长儿可描述胸闷或胸痛,甚至头晕、。
反复咳嗽,可以是的另一症状,尤其是运动诱发性或夜间发作性。咳嗽通常无痰,多是阵发性的。当然咳嗽也可与喘息并存。
反复呼吸道感染,持续时间超过2周以上,或容易发展到下呼吸道感染,出现反复、毛细和肺炎,持续10天及其以上,普通的无效。
婴幼儿会出现喘息反复发作,往往延续直至成年,这类患儿通常有特应性病史。有研究(图森研究)显示反复喘息患儿(≥4次)、有父母有病史、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变应源致敏≥1个吸入性变应源其中之一的主要危险因素,或有对牛奶(鸡蛋、或花生)过敏、喘息与感冒无关、嗜酸性粒细胞> 4%之两项次要危险因素,6年内47.5%、3年内51.5%会发生,如果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儿6年内91.6%、13年内84.2%都不会发生。因此,有无危险因素是判定是否是婴幼儿的关键。
那么儿童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儿童支气管诊断与防治指南(见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10期)已经给出了基本的原则,该指南是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制定的,为儿童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在儿童诊治中应该认真遵守。